冯保收|文宋代是我国农业文明时代社会经济、文化生长的壮盛时期,尤其是陶瓷制造业已到达历史的岑岭,曾涌现出著名的“汝、官、哥、钧、定”五台甫窑,直至千年后的今天这些名窑仍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重要职位,且其名瓷在历年大拍中价位屡创新高,并呈继续走高趋势,可见其不行估量的历史价值。最引人瞩目的名窑非两宋官窑莫属,即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二十世纪初,郊坛官窑遗址在杭州南郊乌龟山下被发现,浙江省文管会1956年经掘客正式确认了郊坛官窑的存在。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于1998年至2001年两次对老虎洞窑举行了考古掘客,出土了大量的瓷片和窑具,取得了丰硕的结果,经学者们广泛讨论和研究,认同老虎洞窑南宋地层就是叶寘《坦斋笔衡》所记的“内窑”,也即人们通常认为的“南宋官窑”。这是在宋高宗赵构避逃东南,定都临安,建设南宋朝廷后,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四周另建的新官窑。内窑和新官窑集中了南北的精工巧匠,烧造宫廷和王侯将相需要的青瓷器,开创了青瓷烧制的又一新时代。南宋官窑是在汝窑和北宋官窑的基础上官窑器的烧造又一生长,也是北宋官窑的继续。
无论是在器型、胎釉和工艺上,都可看到这种承接和生长关系。现杭州市在乌龟山西侧建有国家第一座南宋官窑博物馆举行展示。
南宋官窑已经发现,北宋官窑在那里?多年来北宋官窑的窑址一直是个谜。我国考古事情者试图揭开这个谜团,经由几十年的辛勤努力,上世纪八十年月在河南宝丰发现了清凉寺汝窑遗址,二十世纪初又在汝州发现了张公巷汝窑遗址,只管出土了大量的实物证据,但专家们意见并不统一,有人认为是汝,有人认为是官,至今仍无定论。有些人甚至把希望寄托在被黄河湮没的开封城下,另有人甚至怀疑它存在的真实性。
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一书中纪录:“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汝窑为魁”。“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制,釉色莹沏,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以上文献资料是迄今发现的关于两宋官窑历史的最重要纪录,后人研究多以此为考证。
文献中“命汝州造青窑器”、“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就已经说明,北宋时期已建设官窑制度并烧制“青窑器”官瓷。“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又说明南宋官窑继续了北宋官窑的器型、釉色和制作方法。南宋官窑源于汝窑这是业界的共识,岂论是南宋官窑器物的造型还是釉色以及烧造工艺险些是传承于汝窑。
汝窑即是北宋官窑这一论点已被多研究者赞同,否则南宋官窑就是无源之水,笔者也已在多篇文章中对此有详实论证。南宋官窑与北宋官窑的传承关系可通过两窑所烧制的器物做逐一对比,可进一步确定。笔者选择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所展示器物,与馆藏及民间收藏汝器基底细同器物来相对照,可开端相识其二者关系。
1、三足玄纹尊其器型源于汉代陶器,圆腹直口,外壁三处玄纹,底足为三兽腿,一般用于祭祀。南宋官窑汝窑青瓷2、盏托用于放置茶盏,多呈圆形,中间有作为承托的凸起的托圈,即托口。瓷盏托始见于东晋,南北朝时开始盛行。南宋官窑汝窑青瓷3、梅瓶器型浑圆大气,小盘口,丰肩斜腹卧足,唐代开始盛行,一般作为盛酒器。
南宋官窑汝窑青瓷4、梅瓶南宋官窑汝窑青瓷5、平口长颈瓶盘平口,长颈,直圆腹,平底,可作为盛酒器或插件。南宋官窑汝窑青瓷6、套盒圆腹,唇口,浅斜底,满釉,可多器套置,五代时盛行,用途有人认为是盛器或笔添。南宋官窑汝窑青瓷7、敞口碗南宋官窑汝窑青瓷8、撇口斜颈瓶瓶口微外撇,整体双曲线造型,用于盛酒器或插件。
南宋官窑汝窑青瓷9、撇口鹅颈瓶器型都浑圆大气,差异是汝器器身有刻印花工艺,用于盛酒器或插件。南宋官窑汝窑青瓷10、直颈镂空瓶直颈撇口圆腹,腹部有镂空缠枝花工艺,内腔有圆空管支撑,应为作于插花。(注:汝青瓷镂空瓶为私人馆藏)南宋官窑汝窑青瓷以上是笔者以两窑的部门产物做一大致比力,其二者关系已经使人一目了然,实际上两窑另有许多相同造型和釉色的器物,有的研究者已经发文叙述,在这里就纷歧一枚举。通过以上两窑器物的对比很显着一脉相承,两者器型、釉色、工艺,大致相同,个体工艺有差异,从其烧制前后年月来看,南宋官窑多数参照北宋汝器,但也有凭据当地特点的创新器。
明曹昭的《格古要论》中曾提到:“官窑器....色好者与汝窑相类”,是为其下的最好注脚。南宋官窑瓷既继续了北宋官窑的造型端庄简朴,釉质浑朴的特点,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龙泉窑的薄胎厚釉,釉面莹沏,造型精巧之英华。北艺南技的联合,缔造了我国青瓷史上的巅峰。
除以上两窑产物对比外,最近笔者又收集到关乎两窑传承关系的重要证据,即烧制瓷器的窑具——垫饼。垫饼是瓷器常用的窑具,是牢固器物支烧的垫具,材质用普通耐火土制成,这种垫烧工艺在现代陶瓷烧制中仍沿用。对南宋官窑有关注和研究者均知,在南宋官窑的遗址上曾出土了一件证明该窑是官窑的唯一带有文字的物证,即一块刻有“大宋国物”铭文的垫饼。
通过对这四字的研究,最终确立了南宋官窑的真实存在和其确切位置,是研究南宋官窑不行多得的实物资料。现在这块垫饼是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并深藏库中,少少露面。该垫饼直径5.5厘米,厚约1厘米。南宋官窑刻字垫饼无独占偶。
笔者在收集来自汝窑址的标本和窑具中,就有刻写文字的垫饼,巧合的是,有几块还与南宋官窑垫饼上文字内容相同。其中一块还粘在器物上,显然是烧坏废弃。下面就一一展示,以供大家浏览。
汝窑垫饼底部刻字面汝窑垫饼正面两块刻有“大宋国物”垫饼,直径划分为10、11.8厘米,厚度约0.8厘米,呈不规则圆形;一块为竖刻字。一块为上下左右刻字。中间有圆孔,其中一件反面有大面积釉滴,釉厚呈青绿。
其刻字工艺为垫饼烧成后刻,笔画挺直,与南宋博物馆那件刻工险些相同。汝窑垫饼底部刻字面汝窑垫饼正面另一块刻字垫饼粘在器物上,这件器物就是钧瓷铜红釉鼓钉洗。
这块刻字垫饼显然是釉粘在器物支腿上,不利便去掉而废弃。此垫饼直径约14厘米,四字竖刻,垫饼下可见多枚三角形支钉。
这件鼓钉洗是很稀有的造型和工艺,其口径26.6厘米,高9.8厘米。谢谢窑粘的瑕疵,使我们才有幸一睹芳容。钧瓷刻字鼓钉洗仔细对比,两窑垫饼上的刻字,从其字体、手法及书写习惯看很是近似,这很让人疑惑。
追念起有人揭晓关于两宋官窑的文章中就提到汝窑匠人南迁的说法,岂非说就是刻字的汝窑匠人去了南宋官窑?这也太巧合了。纵观南宋官窑的烧造史以及其器型和工艺与汝窑青瓷高度一致,这很难不让人发生遐想。
另外同时还发现两块与以上刻写工艺类似,但差别文字内容的垫饼,其中一块刻有“大观鲁山县乙”,一块为“大观鲁山县丙”,其直径划分为8、9.1厘米,厚度约为1厘米。“大观”为宋徽宗年号。
证明北宋晚期这类刻字现象较多泛起。垫饼刻字丙垫饼刻字乙关于带刻字垫饼的钧瓷鼓钉洗(钧瓷是明以后的称谓,宋时应称汝),河南考古研究所在上世纪七十年月对禹州钧台窑遗址举行掘客,出土了大量的官用钧瓷残片,其中就有这种鼓钉洗器型,对该窑这类官器的最终结论定为北宋晚期。这件鼓钉洗的烧制年月大致不会超出这个年月。
南宋官窑的建设,研究者基本认为是在南宋政权稳固后的绍兴十三年(1143年),即在宋金“绍兴议和”的绍兴十一年(1141)之后,这个时间与北宋死亡(1127年)仅仅过了十六年,那么汝窑工匠在这个时间段厥后到南宋官窑是可行的。关于两窑垫饼的关系和疑虑至此已经基本解决。可是有人还会有疑问,即与南宋官窑有精密传承关系的到底是汝窑还是官窑?这个问题经由多年的争论,大部门学者基本都倾向于汝窑,因为官窑没有找到。但有些研究者始终也没有搞清楚汝窑和官窑的关系,把二者分为两个差别窑口。
汝窑已经定论,关于官窑他们还囿于清代一些市井文人的“汴京官窑”悖论中不拔,死不认可汝窑就是北宋官窑,大有死磕到底的气概。殊不知,官窑并非从天上来,而是与汝有着深厚、不行割舍的关系,即“汝即官、官即汝”。
笔者从事古陶瓷收藏和研究多年,近些年重点关注河南鲁山段店窑,通过大量详实的实物证据和历史纪录,揭晓了数十篇关于段店窑的文章,其中有“汝窑就是北宋官窑,窑址就在段店”的重点叙述,此看法引起藏界热烈回声,也引起有关方的高度重视。通过多年研究发现,鲁山段店窑是个综合性窑口,烧制品种十分富厚,是北宋皇家用瓷的中心窑场,在宋代不光烧制汝青瓷,还烧制钧瓷、哥瓷、官瓷等,这些瓷种在宋代统称为汝瓷,亦称官,只不外到了明代,有好事者凭据器物差别釉面特征又人为细分窑别,这种结果致使现代研究者无所适从,造成诸多杂乱,也就形成宋瓷厥后的诸多之谜。我国第一部瓷史的编纂者,民国时期湖南籍学者黄侃先生编纂的《瓷史》中两次提到关于宋代汝瓷的记述:“鲁山县属汝州,即宋人所斥为汝器者。”“汝瓷以出汝州得名,即唐之鲁山窑,在宋瓷中称为诸窑之冠。
”这已经把真正汝窑烧造地说的很明确,只惋惜,他的叙述并未引起有关方重视,否则关于汝瓷的教科书就要重写。大家均知,汝窑的窑口众多,而以上揭晓的几件刻字的垫饼到底源自哪座窑口?大家可能猜到,实际上它们就出自鲁山段店窑。该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也就坐实了“汝窑就是北宋官窑,窑址就在段店”的论点。
我们期待着国家有关部门及早对鲁山段店窑举行考古掘客,使这一重要的古代遗产重现荣光。谢谢段店村民提供以上重要的历史物证!(本文插图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推荐阅读鲁山段店窑址新发现宋早期汝瓷铭文清凉寺汝窑源于鲁山段店窑的铁证北宋皇室名酒与汝瓷酒具发现北宋汝瓷板墓志铭青瓷板上见证唐僧取经功劳有"庙号"字款的瓷器都是假的吗?武则天新字惊现在北宋汝瓷板上梅瓶“正八”铭之谜被破解鲁山段店窑绞胎瓷器研究唐代鲁山花釉瓷纪年文字考作者简介冯保收,著名古陶瓷研究学者,从事古陶瓷收藏和研究三十余年。
现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高级古陶瓷判定评估师、文化部艺术生长中心民间收藏评估宋元陶瓷判定专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生长工程事情委员会古瓷文化传承事情委员会副秘书长,德藏收藏网古陶瓷判定专家,中国释教图书文物博物馆古陶瓷专家委员会委员,现重点研究河南鲁山段店窑,曾揭晓一系列关于段店窑的文章,并引起有关方的重视。
本文来源:亚博全站APP官网登录-www.yuanlinshigong.com
Copyright © 2008-2021 www.yuanlinshigong.com. 亚博全站APP官网登录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75067653号-3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雁峰区超费大楼409号 电话:0725-332018511 邮箱:admin@yuanlinshigong.com
关注我们